|
前言
西元1989年豐富牙醫師赴台大進修時,即提出牙周幹細胞體外培植再植入的研究構想,至1991年發表論文。當時,幹細胞是何物?都尚未普遍。經過十三年的長期研究,不僅近幾年的諾貝爾獎得主(醫學類及化學獎類)的得獎大多與幹細胞(基因)有關。這兩年來,國內也有不少學者在各項幹細胞研究領域中,都有國際水準的成果報告,幾乎有遍地開花之勢,足見“幹細胞研究“似已成為廿一世紀初,生物科技的研究主流。
回首十三年來,我們在研究牙周幹細胞的過程是相當孤獨和寂寞,現在見到蜂湧而起的幹細胞研究風潮,真的非常欣慰。豐富牙科醫院工作團隊,願在此將我們研究的歷程,作一簡短的敘述。
壹、源起:
牙周病自體幹細胞移植由豐富醫師所構思出來的方法,再經由侯連團教授的指導,經過動物及人體研究,於1991年開始發表醫學論文。1989年,當時豐富醫師於台大進修,他希望在治療牙周病上能夠找出很好的方法—就是讓牙周組織有再生的現象。這些現象包括:破壞的牙周組織能夠重生,裡面包括牙周韌帶的組織、牙骨質的組織、齒槽骨的組織等…都能夠重生,基於這樣的假說,而奠定了細胞移植的理論。
當時豐富醫師涉獵研讀了許多有關牙周組織再生的文獻,既然我們希望讓正常牙周組織的細胞能夠迅速地在手術過牙周患處傷口上大量的繁殖及修復,那為何不在體外就先將我們所需要的細胞培養好,來當做一個細胞的移植,如此可縮短治療時間同時也可提高治療的功效。追溯於1976年時,學者Dr.Melcher提出了牙周組織再生的理論,他在體外研究發現牙周韌帶細胞就像幹細胞一樣,它可以讓牙周組織有再生的功能。直到1981年,學者Dr.Mylmen與Dr.Lindhel完成了在第一個人體實驗,便是利用再生膜來治療牙周組織,使牙周組織有再生的效果。基於牙周組織的再生理論,所以在1989年時,我們希望藉由牙周組織再生的理論,能夠有更好的方法來達到治療效果。
貳、發展過程:
在1989當年的情況,治療牙周病可以考慮利用再生膜、氫氧磷灰石顆粒(HA)的骨粉及冷凍乾燥脫鈣骨等…方法,不管是骨粉移植或是再生膜移植,在臨床上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對一些較嚴重的牙周病患者仍有一些瓶頸,比方說:利用骨粉移植治療,無法治療嚴重的牙周病,而再生膜移植雖有較良好的效果,但必需開2次刀,第一次先將再生膜的植入,三個月之後再將再生膜取出,因為患者需要動2次的手術,才能將達到治療效果。基於這些不方便與限制,我向候教授提出一個假設:是否可利用自體幹細胞移植來達到治療效果,他覺得這個假設非常有前瞻性,於是1989年我們便開始著手在動物實驗與人體研究,歷時2年的時間來完成。
早期大家對幹細胞並不很熟悉,只知道它有分化的功能,但我們在狗實驗中我們發現:在狗的齒槽骨,我們以人為的方式製造嚴重的牙周病,再利用狗自體的細胞將它種植回去,結果發現它有很好的再生現象,包括牙周韌帶、牙骨質、齒槽骨的再生…等,這些現象在組織切片下都非常清楚。這樣的結果及發現讓我們非常振奮,當時是利用自體幹細胞+氫氧磷灰石顆粒,在1991年完成了許多動物實驗及人體研究,這是細胞移植的整個發展過程及歷史。因此我們所發明的牙周病自體幹細胞移植手術於1991年開始在國內外許多學會、雜誌陸續發表論文,並且受到國際上多位牙周病學者的肯定。
任何一個活體實驗前,必需在體外先檢測這些細胞與骨粉的生物特性與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比如說:骨粉是否有毒性,細胞與骨粉的生物特性是否有相互加成的作用…等。由此來了解生物材料骨粉特性,細胞生長的速度、加了骨粉造成鹼性磷酸酉每的活性的差異,全盤了解後我們才著手進行動物實驗,等待動物實驗完成後才發展至人體實驗…,我們整整投入了13年的心力在此研究上。
初期研究(前五年)我們利用細胞加上氫氧磷灰石顆粒,這種作法在臨床上有一定的具體的效果,但也有某些缺陷:氫氧磷灰石顆粒的骨粉它不會被吸收,萬一遇到患者刷牙不乾淨或者感冒而造成二次感染,這種組織及癒合效果比較弱。
第二個五年開始,陸續做了一些改變,我們將細胞放在冷凍乾燥脫鈣骨上,來加強細胞移植的功能,經過這五年以後的研究發展,在動物實驗裡見到這牙周組織的再生現象,比初期五年更來的有成效;同時用在人體方面的研究發現,病人一但治療好後,再復發的機率比以前降低很多,所形成的骨頭其堅硬程度也比之前用氫氧磷灰石顆粒的骨粉要來的好。在初期五年的研究,讓我們也全盤了解牙周組織細胞的生物特性,直到最近這幾年我們把以前研究所造成的缺失,這五年我們都有很長途的改進,我們也找到更好的骨粉材料就是冷凍乾燥脫鈣骨,讓我們更能掌握細胞的生物特性,選擇在最好的時間點來做細胞移植,這是我們在最近的發展。
文字編輯~Leslie
|
o0shiny0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