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往,牙醫師都警覺到牙科治療處置時,可能造成菌血狀況,因此一些患全身性疾病的高危險群,如有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置換有人工心臟瓣膜或換心等病患,在接受牙科處理前,均要預先服用抗生素,以避免細菌感染所造成的感染性心內膜炎。然而近來研究卻顯示,因牙科治療而引發的感染性心內膜炎機會,不如想像之多;反而是長期累積無症狀的菌血狀況影響更大。
事實上,每天的刷牙或咀嚼,一個月就可能累積了五千三百七十六分鐘的菌血機會,比起六分鐘拔牙,不難看出長期無症狀菌血狀況對有慢性疾病病患全身健康有更大的影響。
也有研究指出,使用電動牙刷刷牙兩分鐘後,在血中便可測試到有細菌的存在。當牙齦發炎或牙周炎愈嚴重時,發生菌血狀況的比率更高,同時血中分離的細菌種類也增多。實驗也證實對患有牙周炎的老鼠,會較口腔健康的老鼠,更容易得到感染性心內膜炎。
更重要的是口腔衛生不良,相對堆積在牙齒或牙齦溝內的細菌數目也會增加二至十倍,也大大提高細菌入侵機會,增加菌血狀態可能性,而連帶導致白血球數量增加。若入侵的細菌,具有影響血小板凝聚的的相關蛋白質、纖維蛋白等,更會影響凝血機制;而且在牙周病或口腔衛生不良時,細菌多屬厭氧性細菌情況,細菌本身或其產物所引發發炎時釋放出的一連串炎性物質,目前被認為可能導致血管的病理變化,進而影響心臟血管疾病的因素。
當然,預防勝於治療,要減少菌血的發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有良好的口腔衛生。有牙周症狀儘早處理,把發炎症狀控制。雖然我們無法把口腔變為無菌,但良好的口腔衛生、健康的牙齦,可減少細菌的數目,更重要的是使一些致病厭氧菌,無法在口腔中立足,以減少發生菌血症時間。而在牙科治療前,使用漱口水漱口,都可以有效控制菌血狀況,所以當我們在重視牙科治療所引起的菌血症時,更應正視不良口腔衛生,患有牙周炎所引發長期慢性累積無影結果。
|
o0shiny0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